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第一次采摘,一大早棚门口就围满了村民,看着那一排排一簇簇的金针菇,村民们彻底改变了态度,纷纷说■◆◆“种这个蘑菇真不错★◆★■★,能赚钱!”那一年,她的菇棚直接盈利8万元。
“青春是闪光的,创业是辛苦的。但只要坚持下来,平凡的岗位也会成就伟大的事业★■★◆◆■,付出就会有回报。★◆★★★”明年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刘桂琳★■◆★◆,扎根于故乡的泥土,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一路风雨走来,她很知足。
刘桂琳到济宁金乡开始给一家蘑菇培育企业义务打工。2014年◆■,经过一年的打工苦学,刘桂琳回到了家乡■■◆。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食用菌品种的种植生产技术。
通过与社员们的共同努力,两年内合作社的大棚迅速扩展到50多个■■■★,直接带动500多人就业★★◆■◆,月平均工资3000多元■◆■◆。
看着种植金针菇有“钱”景,第二年村民就纷纷来学习技术。为了带动更多人种菇形成规模发展效应,刘桂琳专门成立了成武县志宇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能给种植户节省建棚资金★■,她只身南下四处奔波寻找各种原料的产地◆★■★■,直接从原材料的源头进货。
学成归来的刘桂琳首先计划在父亲院子旁边的宅基地上建第一个实验棚◆★■◆。村民们看到当年考上大学、走出农村的刘桂琳放着大城市的工作不要,竟拿起锄头要种金针菇,过上和他们一样的农民生活,都表示很不理解★■。只有父亲支持她,刘桂琳用家里卖树的钱建起了菇棚◆■◆■。
年自滨州职业学院毕业后,她在青岛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年年初,已过古稀之年的父亲刘翠元突发脑梗死,生命危在旦夕,而母亲王亚平是位聋哑人★★■■★■,小妹刘桂芳又太年幼,于是刘桂琳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辞职回乡。
为了全面掌握金针菇种植技术,刘桂琳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菇棚里,为此,她经常累得筋疲力尽◆★。但是,她内心深处有一股韧劲儿◆★,就是认准的路必须走下去★★◆■◆■。
面对家中的境况,她决定在家乡创业,因为这样既能守在父母身边■◆■★◆,又能带着村里人一起增收致富,还能为那些赋闲在家的村民们提供就业机会■★■■,这一举三得的好事,让刘桂琳激动地吃不好也睡不着,天天抱着电脑找资源搜项目……最终,她决定通过种植金针菇来创业。刘桂琳随即上网搜集了金针菇种植的基本资料,并到外地学习经验技术■◆★。
随着金针菇市场竞争的激烈★■◆■,刘桂琳在观察到双孢菇市场的良好态势后,果断决定转型。2018年,她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25个双孢菇棚◆■,高新聘请了技术员,新增了300多人再就业,并成功注册了◆★★◆★◆“齐鲁菇之林”商标,在食用菌行业刘桂琳和乡亲们又携手开启了新的征程。